close




    一般海洋生物為了避免自我保護,常運用自身生物特性來防禦敵人的侵略及獵食,如運用快速泳速躲避追趕、
擬態成身邊物體避免被天敵發現或是集體群聚相互保護..等,都是海洋生物常見的自我防禦的方式。
目前在屏東海生館「毒領風騷-有毒海洋生物特展」所展示的「鰻鯰」,除有集體群聚的生物特性外,該魚種身上所暗藏的劇毒,
為自己多增加了一項防禦能力,其毒性的排名,是老一輩漁民口耳相傳最毒魚種的前三名;在台灣沿海流傳一句警世閩南諺語:
「一魟、二虎、三沙毛」,其中的「沙毛」就是指鰻鯰。





    鰻鯰屬夜行性魚類,喜成群結隊活動,白天棲息在岩礁或珊瑚礁洞隙中,夜間外出覓食,以小蝦或小魚為食。
當幼魚遇到驚擾,會聚集成一團濃密的球形群體,互相保護,稱為「鯰球」。鰻鯰背鰭及胸鰭的硬棘,呈現鋸齒狀並有毒腺,
其毒液含有鰻鯰神經毒和鰻鯰溶血毒,不慎被刺傷會引起劇烈疼痛和局部麻痺;症狀有胸痛、胸悶、心悸、紅腫、血壓降低等。
若在海邊遭受遇到鰻鯰毒害,其緊急處理方式類似毒蛇咬傷,應先利用帶子綁住傷口上方,阻止毒液流向心臟,再吸出毒液;
亦有文獻建議將傷口浸泡在熱水中,約30~90分鐘,使毒蛋白失去活性(denature),熱水中可加入硫黃或碘酒幫助傷口消毒,
傷口需塗抹抗生素軟膏,防止二次感染,在進行緊急處理後,盡快送醫,接受專業的治療。

鰻鯰分布於印度-太平洋區,台灣各地海域皆有發現。





    海生館「毒領風騷-有毒海洋生物特展」現場,除可看到鰻鯰聚集成「小鯰球」外,亦可在珊瑚王國館礁穴區
看到「大鯰球」的特殊畫面。有毒海洋特展內容豐富多元,歡迎入館參觀。展示地點為珊瑚王國館二樓特展區。
詳情可上海生館網址http://www.nmmba.gov.tw/index.asp查詢或電洽服務電話:08-8825678。
 

※以下資料提供您參考:
◎鰻鯰
學名:Plotosus lineatus
生態:屬夜行性魚類,喜成群結隊活動,白天棲息在岩礁或珊瑚礁洞隙中,夜間外出覓食,以小蝦或小魚為食。
當幼魚遇到驚擾,會聚集成一團濃密的球形群體,互相保護,稱為「鯰球」。主要棲息於珊瑚、碎石或岩石底質較淺的礁石平臺,
聚居處最深的深度約80公尺。已有人工繁殖,具觀賞價值。
分  布:印度-太平洋區,台灣各地海域皆有發現。印度-太平洋區,臺灣各地均有分布。
毒害症狀:毒液含有鰻鯰神經毒和鰻鯰溶血毒,不慎被刺傷會引起劇烈疼痛和局部麻痺。症狀有胸痛、胸悶、心悸、紅腫、血壓降低等。
自古我國沿海居民流傳著一句話:「一魟、二魚虎、三沙毛」(台語),這三種是令漁民最頭疼的魚類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羅琳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