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卡通人物「派大星」矮矮胖胖外型總令人印象深刻,在現實海底世界中也十分常見。目前在海生館的臺灣水域館
海星缸及觸摸池中亦可觀察到的,該生物名稱為「藍指海星」,在礁岩及珊瑚礁區的潮池或亞潮帶的淺水處,
可常見牠們的蹤影。平日多半看到海星張開五隻腕足,像是慵懶在的曬日光浴一樣;不過若是仔細觀察,牠們的
姿勢多變,時而會拱起身體,像是做瑜珈一樣;時而腕足微翹,像是在伸懶腰般,展現不同的姿勢,十分有趣!
海星觸摸起來硬硬的,是因為海星身體的表面,有許多由數百片彼此分離的小骨片組合而成的骨頭。而骨片之
間有肌肉相連接,故海星的動作,都是由這些小骨片和肌肉共同合作完成,但骨片之間並沒有形成緊密相連的關節,
因此可做出多種不同的奇特動作。
「藍指海星」是臺灣各地礁石海岸亞潮帶最常見的大型海星,腕長可達15公分左右,一般有5隻腕足,體色呈
淺藍色或藍色,但偶而有成紫藍色個體。此生物體表的骨板緻密、堅硬,尤其在受到外來刺激、肌肉收縮後,
身體如石頭般堅硬,牠們的嘴巴位於體盤腹面中間,腕足中央各有一道步帶溝,步帶中有許多管足,作為運動器官,
可將食物移動到腹部後,之後將食物包住後進行消化,待食物消化後,再把胃縮回體內,屬雜食性。
目前館內工作人員餵食文蛤為主要食物,當海星攝食文蛤時,五隻腕足臂會跨在蛤殼韌帶的兩邊緣,把身體隆起,
用管足吸住食物,以攝食食物;幸運的時候還可清楚觀察看到海星的伸出管足移動文蛤的狀況呢!
另外大小朋友亦在觸摸池中可和海星零距離「握握手」,實際觸摸認識海洋生物,
現場亦有解說人員說明生物奧妙之處,不僅小朋友感到驚喜外,連大人也驚呼聲不斷。
觸摸池中除了可看到海星之外,還有海膽、海兔、海參..等潮間帶常見的海洋生物,
讓遊客在安全舒適的環境,輕鬆學習有趣的海洋知識及認識海洋生物。
快到海生館與「派大星」打聲招呼吧!
◎「藍指海星」
*學名: Linckia laevigata
*棲息地:喜愛活動於岩礁及珊瑚礁區潮池及亞潮帶數公尺深的淺水處。
*分佈: 印度洋、西太平洋海域都有分布,台灣淺水海域分布普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