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   百年國慶連續假期即將來臨,還沒想到去哪度過美好時光嗎? 屏東海生館內飼育了何氏棘鲃、台灣鬚鱲、
台灣鏟頜魚、高身鏟頜魚..等多種台灣特有魚種,歡迎民眾一起到屏東國立海生館,和獨具本土精神的台灣特有魚種,
一起歡度百年國慶佳節。

    台灣特有魚種多生長於河川、溪流或湖泊等淡水水域中,目前約有30餘種,目前在館內可觀賞到「何氏棘鲃」、
「台灣鬚鱲」、「台灣鏟頜魚」、「高身鏟頜魚」、「台灣石魚賓」、「粗首鱲」等6種魚類。




    「何氏棘鲃」體表擁有如女生網襪般的黑色條紋,在展示缸多種的魚類中,格外醒目;分布於台灣南部及東部
的中大型溪流,個性活潑,游泳能力強,屬雜食性,多食小魚、水生昆蟲、小蝦、藻類和水生植物碎屑為主。






「台灣鬚鱲」喜低溫而清澈的水域,游泳能力強,多棲息在河川中、上游及支流;屬雜食性;分布於台灣西部中、
上、支游及恆春半島西側溪流中。「台灣鏟頜魚」棲息於河川上游水質冷而清澈的水域;以落差稍大的河川較多,
藏身於深潭或石縫間。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為主食,也攝取小型無脊椎動物。




    「高身鏟頜魚」外型與台灣鏟頜魚相似,但最大不同之處為體型較高;棲息於水流湍急,水流量大並且分布有
巨石及岩壁的中上游溪流中;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或水生昆蟲為食;分布於台灣南部、東部的溪流,如高屏溪、
秀姑巒溪上游等。「台灣石魚賓」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、較高溶氧的溪流及較清澈的深潭底層中。

雜食性,主要攝食石頭上的藻類及水生昆蟲;分布於西部各河川。「粗首鱲」以水生昆蟲、小魚及小蝦為食;
原分布於花東兩地以外的河川與溪流中,近年因被流放,普遍於花東各大河川中下游之優勢種。

    部分台灣特有魚類的成魚在繁殖季的階段,在嘴巴附近都會出現白點且堅硬「追星」成熟性特徵;若看到這些魚兒
嘴巴週邊或腮蓋上有出現白色的斑點,則顯示該魚種已進入繁殖季節,說不定再過不久就可以看到魚寶寶的蹤影囉!

    台灣是美麗的寶島,孕育了珍貴及多樣性的自然生態,溪流中許多見不起眼的小魚,其實就是真正的台灣特有魚種。
但也因為環境汙染與棲地屢遭破壞,這些魚類正面臨生存的危機。連續假期不妨走一趟屏東海生館,深度認識生物們
美麗面貌與珍貴生態資源,共同攜手做環保,一起還給魚兒們乾淨的生活環境!

魚類名稱備註:何氏棘「魚巴」、台灣鬚「鱲」、台灣鏟頜魚、高身鏟頜魚、台灣石「魚賓」、粗首「鱲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羅琳娜夫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